上海小升初 上海小學入學 上海幼兒園入園 杭州小升初/中考 杭州小學入學 北京小升初 北京小學入學 北京幼兒園入園 成都小升初專題
成都幼兒園入園 廣州小升初 廣州小學入學上海小學排名 北京小學排名廣州小學排名 重慶小升初 深圳小升初 2017杭州小升初
有國外的心理學家曾對西方家長管教孩子的方式做過大量研究,并指出可以從冷漠 – 關懷和放縱 – 控制兩個維度對其作行為模式分析,最終構成4個組合。
冷漠放縱型家長對子女無要求、無期望,本身也可能沒有時間管教孩子,有時間也不會放在家庭子女身上。他們不是自私就是因為對生活感到絕望而撒手不理。結果是子女無法學會自我控制,動不動就會發生情緒上面的問題。
關懷放縱型家長非常被動,對子女有求必應,處處呵護,結果是子女無法去掉襁褓期自我中心的習慣,處處要人遷就,視規矩如無物,不知道要承擔行為的后果,結果也是不懂自我控制,難以與人相處。
冷漠控制型家長專制,他們替子女的行為定下鐵一般的規則,要求順從,反抗只會帶來懲罰,既不歡迎發問,問也不愿意回答。結果是子女到達青少年時期,不是過分叛逆就是過分被動,難成大器。
關懷控制型家長多少會有一些權威性。雖然權力仍在父母手上,但他們愿意聆聽、討論、歡迎子女發問、跟他們講道理。在這種家庭背景下長大的子女,比較能融入社會、友善、快樂、合作、負責任。也有研究指出這些孩子道德思考力較強,甚至有較高的學業成就。
隨著社會的進步,今天的家長中不乏關懷控制型。然而,這些家長必須謹記,要適可而止。過度的關懷控制,會變成一種監視和心理操控,即無論大少事務,全由家長安排,令孩子活在牢籠中,因而缺乏發自內心的追求,喪失青春的自由。